山东省中草药体系中药材产业服务团实地观摩苹果林下西洋参立体栽培模式

来源: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04-27 15:05    浏览次数:

4月22日,山东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岗位专家单成钢研究员,率领威海市中药材产业服务团成员、山东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威海综合试验站与山东省果品产业技术体系威海综合试验站,及文登区科技局相关领导和企业代表,深入威海文登区大水泊镇河清村现代苹果种植园区,实地观摩苹果林下西洋参立体栽培模式阶段性成果进展情况。

观摩会现场,团队深入了解苹果林下西洋参立体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田间管理及经济效益。单成钢研究员指出,这种立体栽培模式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借助苹果树的自然遮荫条件,为西洋参生长营造适宜环境,实现果药双丰收,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威海综合试验站站长侯丽娟和苹果园区负责人李传福董事长详细介绍了项目技术要点:苹果园区树龄、行间走向及种植密度的要求,苹果林下西洋参播种范围、播种密度、林下西洋参排灌设施及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实现"树上结苹果、树下种西洋参"的立体生态栽培模式。这种模式将果园土地利用率提升20%以上,同时通过林下微生态环境调节,降低了西洋参病虫害发生率。山东省果品产业技术体系威海综合试验站农艺师吕毅从果园管理角度,现场演示提出苹果树冠层优化技术建议:通过结果枝组下移、夏季修剪等方法调整透光率,既能保证苹果产量和品质,又为西洋参创造适宜小气候。企业代表们也就该栽培模式的产业化推广、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开展深入交流,一致认为,威海地区苹果种植面积近70万亩,其中现代果园栽培模式30多万亩,这种立体栽培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减少西洋参种植对耕地资源的依赖,为威海西洋参栽培模式另辟蹊径,促进西洋参产业可持续发展,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意义重大。

此次观摩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威海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各参与方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助力中药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未来,山东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威海综合试验站、威海市中药材产业服务团继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推动苹果林下西洋参立体栽培模式的技术优化与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